close

福隆 松?大輔 瑛太 女悟空 蔡依林 

四無量心佛說十善業道德經講記 丁一 p214~217˙演培法師慈悲喜捨,名四無量心,為什麼?為無量?無量,顯示沒有限量的意思.世間諸法,有的是有限量的,有的是無限量的,現在菩薩所修的「慈悲喜捨」,沒有限量的,名四無量心.「慈莊嚴故,於諸眾生不起惱害」,這是菩薩所修的慈無量心.發廣大心的行者,時刻這樣的想到,生存在這世間的有情,不論是屬哪一類的,總是苦多樂少,或者樂盡苦來,所以見到眾生沒有快樂時,就要想辦法給與眾生樂,不只是給一個眾生快樂,或者是給少數眾生快樂,而是給與無量無邊眾生的快樂.這樣的將一念心擴大普?到一切上去,名慈無量.所謂「廣大無量,善修慈心,得解遍滿」,正是這一慈無量心的寫照.在這樣的用心下,想給與眾生的快樂還來不及,那裡還會去惱亂或傷害眾生,以增加眾生的痛苦?而且要給與安全感,使獲得生命安全,快快樂樂的生存下去,名為與眾生樂.「悲莊嚴故,愍諸眾生常不厭捨」,這是菩薩所修的悲無量心.修此悲心的主要目的,在拔眾生的種種痛苦.一個真正行菩薩道的人,看見眾生的痛苦,總是悲不已的,要想辦法替他拔除.對諸眾生的痛苦,懷有悲憫心,不是短時期的,而是常不厭捨的.原來眾生,常時陷溺在苦痛深淵中,這個痛苦剛剛拔除,那個痛苦繼續又來,如你對這感到不勝其煩的難以拔除,那你就會厭棄捨離眾生而去,再也不會過問眾生痛苦不痛苦了,可是悲心徹骨髓的菩薩,不論眾生如何在長時期中受苦,總是常不厭離捨棄眾生,隨時隨刻都在設法為眾生拔苦,沒有一時一刻忘掉眾生在苦痛中的.所謂「廣大無量,善修悲心,得解遍滿」,正是這一悲無量心的寫照.「喜莊嚴故,見修善者心無嫌嫉」,這是菩薩所修的喜無量心.喜就是一般常說的歡喜,在前講到嫉?心時曾說,人類的心理是很奇怪的,自己既不願意做什麼好事,又不願意別人做什麼好事,自己心裡就老大的放不下,或者討嫌他,或者嫉?他,或者憎恨他,或者破壞他,使他的好事做不成.可是菩薩不是這樣,見到修善做好事的人,在自己的心中,只有隨喜讚歎,絕對無有嫌嫉.因在菩薩的感覺上,一個人能發心做好事,是即顯示他已能向上向善,如世間的父母,見到自己的子女向上向善,起有不喜歡的道理?所以菩薩行者,見到眾生修善,無有不歡喜的. 所謂「廣大無量,善修喜心,得解遍滿」,正是這一喜無量心的寫照.「捨莊嚴故,於順違境無愛恚心」,這是菩薩所修的捨無量心.這裏的捨與前所說施捨的捨不同,與犧牲一切的捨也不同,是表示自己的一念心安住在平等境上,名之為捨.講到世間的境界,大概不出順違兩種:順是美好的境界,普通人對於順境,總是貪著不捨的,菩薩在順境上,一點貪心也沒有.違是違逆的境界,普通人對於不好的境界,很容易生起瞋恨心,或大發脾氣,但行菩薩道的人,不論遇到怎樣違逆的境界,知道發脾氣,生忿恨,是沒有一點用的,可能會得到更不好的結果,所以於彼不生一念瞋恚.修捨心時,如能做到於順違境無愛恚心,是即捨無量心的完成. 所謂「廣大無量,善修捨心,得解遍滿」,正是這一捨無量心的寫照.

 

3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徐嘉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